健康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详细

正确识“艾”,远离恐“艾”,这些知识点需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4-12-06本文来源: 感染科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这种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迄今,尚无可以根治艾滋病的药物,也缺乏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的疫苗。艾滋病防治关键在于预防,深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掌握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防控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二、主要传播途径

1.性途径传播

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无保护性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2.血液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也会被留在针管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

3.母婴途径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三、哪些行为不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在离开人体后,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显著减弱,因此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并不会传播该病毒。日常接触比如马桶圈、电话机、餐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不会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传染,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拥抱、握手或一起吃饭不会艾滋病毒感染。

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1. 自我约束和遵循性道德规范是防止通过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关键预防措施。

2. 正确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安全套,减少性伴侣数量,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和传播艾滋病及性病的风险。

3. 拒绝毒品,珍惜生命。共用注射器进行静脉吸毒是导致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风险行为,应坚决对毒品说“不”。

4.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在必须的情况下,应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具。

5. 对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以大幅降低胎儿和婴儿感染的风险。

6.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建议在72小时内(越早越好)去医院就诊,服用阻断药,阻止HIV病毒的感染。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正确识“艾”,远离恐“艾”,这些知识点需要知道!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订阅号
订阅号 订阅号
党建之窗
党建之窗 党建之窗